
蒙秋明教授多年从事高校党建、管理和教学工作。2001—2005年,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10月调任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7年2月起担任贵阳学院党委书记。早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工作期间,蒙秋明教授就在党建、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2006年,该院被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并在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办学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等次。到贵阳学院工作后,蒙秋明教授立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认真谋划、恪尽职守,抓班子、带队伍,狠抓学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不断推进学院各方面建设稳步发展。
解放思想 树人铸魂
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蒙秋明教授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鼓舞全院师生,提出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贵阳学院、建设贵阳学院”即“三热爱一建设”的口号和“教书育人,树人铸魂”的理念,成为了全院教职工的工作指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学院实际确定了“解放思想、突出实用、服务本地、以评促建,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的主题,开展了“三思考三创新三提高,科学发展在身边”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建章立制 依法治校
在贵阳学院工作期间,蒙秋明教授勤政力治,依法管理,大力推进学校建设。一是勤俭治校、杜绝浪费。对公车管理进行改革,除保证学院正常的车辆之外,对部分处室用车进行了集中处理,节约了学院运转成本。二是清欠学费、保障开支。学院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学费拖欠达千万元。蒙秋明教授发动全校师生,对拖欠学费之风进行了大力整顿,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制定规划、建章立制。通过深入广泛调研,制定了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学院的具体情况,在党建、行政、教学、科研与后勤等各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四是对口帮扶、促进发展。与北京、上海等省外重点大学建立了管理、教学与科研的对口帮扶关系,先后安排五批共29人次处级以上干部和10名骨干教师外出培养锻炼,加强了与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等省内院校的交流联系。
贴近师生 人文关怀
作为学院主要领导,蒙秋明教授深知不仅要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更要对师生给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他经常利用职工大会、干部大会、党员大会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常住宿学校,深入到教室、宿舍、食堂与师生交流谈心、听取意见。为妥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倡议成立了“贵阳学院贫困大学生基金”,带头捐资1000元,并在其个人工资中每月扣除100元捐入基金中。与此同时,他还不定期看望老教授、老同志和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在待遇留人方面作出努力,大力营造人适其岗、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经过不断努力,现学院建立起了4名省管专家、33名正高职称、113名副高职称、12名博士、35名在读博士和216名硕士的高层次教师人才库,师资队伍快速稳定发展。
教书育人 著书立说
蒙秋明教授坚持深入教学一线,用中英文主讲《人事管理学》和大学生党课、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和丰富理论创新,先后在《当代贵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撰写理论著作3部,共计100余万字,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其中,主持编著的《人事管理学》荣获贵州省人事厅2006年首次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奖,撰写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荣获贵阳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因为在专业领域内的突出贡献,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
多年来,在党务、行政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不断探索创新,蒙秋明教授荣获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相继被评为“贵州省四化建设标兵”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优秀工作者”,于近期被评为第五批省管专家人选,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纪委委员和贵阳市第八届市委委员。